发布日期:2025-05-22 09:16 点击次数:100
萧县人:到底哪人?
萧县,这地方吧,说起来有点意思。夹在苏鲁豫皖四省中间,跟块夹心饼干似的。你说它是安徽的?萧县人第一个不答应。出门在外,人家问是哪儿的,十有八九答“徐州”。搞得安徽老乡一脸懵:这孩子,莫不是拐来的?
其实也不怪萧县人“认贼作父”。自古以来,徐州就是这片儿的扛把子,文化辐射杠杠的。萧县呢,挨着徐州,自然沾了不少光。方言、风俗、生活习惯,那叫一个徐州味儿十足。要说区别,大概就是萧县人比徐州人更爱吃辣椒?这纯属个人臆测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。
淮海战役:老乡,借块地儿打个架
1948年,淮海战役在这片土地上打响。一百四十万大军,硬生生把中原大地变成了个大擂台。这场仗打得惊天动地,也让萧县人对“中原”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体会。啥叫中原?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,你方唱罢我登场,几千年来就没消停过。用萧县老人的话说,这地儿打过的仗,比他们吃过的盐都多。
淮海战役,是这片土地上的最后一次大型会战,也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战。萧县人亲眼见证了历史的转折,这种经历,可不是书本上几行字就能概括的。所以,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感情,也就不只是简单的行政区划归属,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认同,一种历史记忆。
安徽?徐州?傻傻分不清楚
说白了,萧县人的身份认同有点“分裂”。你说他是安徽人吧,他跟徐州更亲近;你说他是徐州人吧,户口本上明明白白写着“安徽”。这种尴尬的处境,也让萧县人在自我介绍时多了几分犹豫。说自己是安徽人吧,怕人家觉得跟徐州不是一路的;说自己是徐州人吧,又怕被扣上“数典忘祖”的帽子。
其实,这也没啥好纠结的。身份认同这玩意儿,本来就是个复杂的事情。你说你是地球人,也没人拦着你,对吧?萧县人既是安徽人,也是中原人,更是中国人。这种多重身份,不冲突,也不矛盾,反而让萧县人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。
改革开放后,萧县积极融入徐州都市圈,经济上更紧密了,文化上也更融合了。这就好比谈恋爱,先从朋友做起,慢慢培养感情,最后水到渠成。当然,萧县也没忘了自己的“娘家”——安徽。在安徽省的大力支持下,萧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就。
这种“脚踏两只船”的做法,看似有点“花心”,实际上是一种务实的策略。毕竟,谁不想日子过得好一点呢?萧县人深谙此道,左右逢源,两边都不得罪。这种灵活的处世之道,或许正是萧县人独特的生存智慧。
萧县的故事,其实也是中国许多地区的一个缩影。在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下,如何处理好地方认同与区域融合的关系,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毕竟,在一个日益 interconnected 的世界里,抱残守缺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。
时代在变,观念也在变。也许未来的某一天,萧县人会骄傲地说:“我是萧县人,也是徐州人,更是安徽人,还是地球人!” 世界那么大,谁不想去看看?
萧县,一座城,两种认同,多种可能。
